重阳节为什么要吃重阳糕

导语 重阳节为什么要吃重阳糕呢?很多小伙伴都不是很清楚,小编来给大家介绍重阳节吃重阳糕的原因。

  重阳糕又称花糕、菊糕、五色糕,制无定法,较为随意,有“糙花糕”、“细花糕”和“金钱花糕”。粘些香菜叶以为标志,中间夹上青果、小枣、核桃仁之类的糙干果;细花糕有3层、2层不等,每层中间都夹有较细的蜜饯干果,如苹果脯、桃脯、杏脯、乌枣之类;金钱花糕与细花糕基本同样,但个儿较小,如同“金钱”一般,多是上层府第贵族的食品。

  重阳节为什么要吃重阳糕?

  吃重阳糕是重阳节时必不可少的。吃重阳糕源于“登高”的“高”,“糕”字与“高”同音,象征“步步高升”、“百事俱高”之意。重阳糕南朝时已有,主要有烙、蒸两种,糕上插五色小彩旗,夹馅并印双羊,取“重阳”的意思。现在的重阳糕,没有固定品种,只要是在重阳节吃的松软糕类,都可称为“重阳糕”了。

  据《西京杂记》载,汉代时已有九月九日吃蓬饵之俗,即最初的重阳糕。饵,即古代之糕。《周礼》载饵用作祭祀或在宴会上食用。汉代又记有黍糕,可能与今天的糕已差不远。蓬饵,想必也类似于黍糕之类。至宋代,吃重阳糕之风大盛了。糕与高谐音,吃糕是为了取吉祥之意义,因而才受到人们的青睐。

  重阳花糕的起源有一种来源甚早的说法。《南齐书》卷九上说,刘裕纂晋之前,有一年在彭城过重阳。一时兴起,便骑马登上了项羽戏马台。等他即位称帝后,便规定每年九月九日为骑马射箭、校阅军队的日子。据传说,后来流行的重阳糕,就是当年发给士兵的干粮。

  另一种传说则流传于陕西附近。传说明朝的状元康海是陕西武功人。他参加八月中的乡试后,卧病长安,八月下旨放榜后,报喜的报子兼程将此喜讯送到武功,但此时康海尚未抵家。家里没人打发赏钱,报子就不肯走,一定要等到康海回来。等康海病好回家时,已经是重阳节了。这时他才打发报子,姶了他赏钱,并蒸了一锅糕给他回程作干粮。又多蒸了一些糕分给左邻右舍。因为这糕是用来庆祝康海中状元,所以后来有子弟上学的人家,也在重阳节蒸糕分发,讨一个好兆头。重阳节吃糕的习俗就这样传开来了。

  吃重阳糕的原因还有一段传说。古代高山下住着一户农民,有一天,主人收工回来,路上遇到一位投宿的老者,他二话没说,就把老者让到自己家好吃好喝好招待。第二天老者临走时,对这位主人说:“九月九日你家中要有灾,必须往高处搬家,越高越好,还要搬到草木稀少的地方,这样可以免灾。”农民听了,就搬到山上居住了。九月九日这一天,农民从山上往下一看,果然见自己原来住的房子着火了,而且火势向山上蔓延,这样农民就逃过了一劫。从此登山避灾的事就传开了。但年年搬家,实非易事,况且有的地方尽是平原,无山可登。于是有聪明人想出了吃糕,代替登高搬家的办法。因“糕”与“高”谐音,从此,重阳吃糕可以避灾的习俗就传下来了。

  重阳糕怎样“炼”成的?

  重阳糕并非特指某一种糕,各地的重阳糕因为原料和加工方法的不同,形式也有所不同。譬如清代美食家袁枚就曾在《随园食单》中描述过浙江的“栗糕”,“煮栗极烂,以纯糯米粉加糖为糕蒸之,上瓜仁、松子。此重阳小食也。”在距离苏州不远的南通,普通的年糕也被称之为重阳糕。因此有专家表示,从某种意义上讲,重阳节当天吃的糕,都可以称为重阳糕,只不过苏州的重阳糕做得更加讲究而已。

  相传古人九月做糕的本意是在九月九日天亮时,家中长辈以制作好的松糕搭在儿女们的额头上,口中念念有词,祝愿子女百事顺利。其实做重阳糕是一件辛苦的活,与普通的糕团相比,它的制作更加复杂。

  从清洗浸泡大米、拌粉、制作馅料、上笼蒸粉再到切成大小均匀的小块,主要工序就多达四五道,虽然整块糕的蒸制时间只有短短的几分钟,但准备工作却相当多。考虑到有很多老年人要吃重阳糕,因此重阳糕必须做得松软可口,大米在打粉时不能打得太细,颗粒要比平时粗一些,这样做出来的糕就比较蓬松。为了让重阳糕吃起来不至于太粘,同时也更加容易消化,在糯米粉中还要加一些粳米粉,二者要充分拌匀,然后才能开始蒸制。

  重阳糕的做法和做豆腐的方法有些相似,先用磨好的面放入一个长宽约50公分圆形模具里,然后放入一半米粉在小方格内,再将腌制过的豆沙倒入,接着把米粉放满格子,米粉放满后,用竹片一擀,把容器上面的多余米粉擀平,最后再撒上红枣、红绿丝、芝麻、杏仁、葡萄干、核桃仁等配料,就可以把重阳糕胚子搬到蒸锅上去蒸了,大约一刻钟左右,重阳糕蒸熟就做成了。

  相关推荐:

  重阳节为什么要登高

  重阳节为什么要插茱萸

  重阳节为什么要赏菊花

  重阳节为什么又叫老人节

  重阳节为什么要吃重阳糕

关注更新
返回本地宝首页

热点推荐

最新阅读

反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