重阳节为什么要登高

导语 重阳节有登高的习俗,很多朋友都想知道为什么,小编来给大家介绍分享重阳节登高的原因,不要错过了哦!

  重阳节为什么要登高?这个问题就跟它的来源有根本关系,而关于它的来源有很多传说或记载,且听我慢慢道来。

  道教神仙故事

  1东汉时,汝南县里有一个叫桓景的农村小伙子,父母双全,妻子儿女一大家。日子虽然不算好,半菜半粮也能过得去。谁知不幸的事儿来了。汝河两岸害起了瘟疫,家家户户都病倒了,尸首遍地没人埋。这一年,桓景的父母也都病死了。

  2桓景小时候听大人们说:“汝河里住有一个瘟魔,每年都要出来到人间走走。它走到哪里就把瘟疫带到哪里。桓景决心访师求友学本领,战瘟魔,为民除害。听说东南山中住着一个名叫费长房的大仙,他就收拾行装,起程进山拜师学艺。

  3费长房给桓景一把降妖青龙剑。桓景早起晚睡,披星戴月,不分昼夜地练开了。转眼又是一年,那天桓景正在练剑,费长房走到跟前说:“今年九月九,汝河瘟魔又要出来。你赶紧回乡为民除害。我给你茱萸叶子一包,菊花酒一瓶,让你家乡父老登高避祸。”仙翁说罢,用手一指,一只仙鹤展翅飞来,落在桓景面前。桓景跨上仙鹤向汝南飞去。

  4桓景回到家乡,召集乡亲。把大仙的话给大伙儿说了。九月九那天,他领着妻子儿女、乡亲父老登上了附近的一座山。把茱萸叶子每人分了一片,说这样随身带上,瘟魔不敢近身。又把菊花酒倒出来,每人啄了一口,说喝了菊花酒,不染瘟疫之疾。他把乡亲们安排好,就带着他的降妖青龙剑回到家里,独坐屋内,单等瘟魔来时交战降妖。

  5不大一会儿,只听汝河怒吼,怪风旋起。瘟魔出水走上岸来,穿过村庄,走千家串万户也不见一个人,忽然抬头见人们都在高高的山上欢聚。它窜到山下,只觉得酒气刺鼻,茱萸冲肺,不敢近前登山,就又回身向村里走去。只见一个人正在屋中端坐。就吼叫一声向前扑去。桓景一见瘟魔扑来,急忙舞剑迎战。斗了几个回合,瘟魔战他不过,拔腿就跑。桓景“嗖”的一声把降妖青龙剑抛出,只见宝剑闪着寒光向瘟魔追去,穿心透肺把瘟魔扎倒在地。

  6此后,汝河两岸的百姓,再也不受瘟魔的侵害了。人们把九月九登高避祸、桓景剑刺瘟魔的事,父传子,子传孙,一直传到现在。从那时起,人们就过起重阳节来,有了重九登高的风俗。

  关于老爷爷的传说

  1传说,很早从前,有一座高山下住着一位为人忠厚的老爷爷。一天傍晚,老爷爷从地里干活回来,半路上碰见一位老先生。老先生对老爷爷说:“九月初九,你家里要遭灾。”老爷爷一听吓了一大跳说:“我没做什么坏事呀!怎么会遭灾呢。”老先生说:“天有不测风云,好人难免受灾,在九月初九前,你要搬家,家要选择草少的高山,越高越好,只照我的话去做,就可以避灾。”老先生说完就走了。

  2老爷爷听了这位老先生的话,忙忙领着一家人往高山上搬,刚爬到一座山顶上,就见家中的房子着起了火,顿时山脚下一片火海,幸亏山顶周围全是光秃秃的石头,才没烧上来。

  3老爷爷登高避灾一事,一传十、十传百地流传开了,所以人们在九月初九这一天,就要往高处搬家。因为搬家太麻烦了,后来人们就采用登最高的地方,或做糕吃,借高的音,以登高吃糕来表示消灾。从此,重阳节登高吃糕的风俗流传至今。

  《晋书》记载

  又据《晋书》记载,东晋时代的著名文人孟嘉,即陶渊明的外祖父,是晋大司马桓温手下的参军大将。九月九日重阳节这天,桓温邀集宾客幕僚登龙山宴会,在山顶大摆宴席,饮酒赋诗。大家杯盏相酬,兴致很高。突然间,一阵风刮过,把孟嘉的帽子吹落在地。盂嘉这时已经有几分酒意,只顾观赏美景,并未察觉。桓温便叫在座的孙盛作文嘲笑他。孙盛也是当时很著名的文人,遵照桓温的命令,在席间写了一篇文章责难孟嘉,不料孟嘉虽有醉意,依然文思敏捷,孙盛的文章刚作好,他立即提起笔作文答辩,由于文采甚美而传为佳话。

  2这是登高览胜,以至于乐而忘形的故事。在咏重阳节的诗里,常见有“龙山落帽”或“落帽”,都是以这事为典故的。

  相关推荐:

  重阳节为什么要登高

  重阳节为什么要插茱萸

  重阳节为什么要赏菊花

  重阳节为什么又叫老人节

  重阳节为什么要吃重阳糕

关注更新
返回本地宝首页

热点推荐

最新阅读

反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