导语 今年的《开学第一课》以“铭记与奋斗”为主题,详细开学第一课写作技巧及范文参考见文章。
央视《开学第一课》主题:今年的《开学第一课》以“铭记与奋斗”为主题,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。
【写作技巧】
***以下写作技巧仅供参考,请各位学生朋友们认真观看直播课内容,写出自己的心得体会哦~
何为观后感
观后感就是看了一部电影、电视连续剧,或一个电视节目——如《开学第一课》——后,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文章。观后感基本上属于议论范畴,但写法上又不同于一般的议论文,必须在观看后的基础上发表感想。
观后感的表达方式灵活多样,可以是从影视作品中领悟出来的道理,可以是受启发而引起的思考与联想,可以是因观看而激发的决心和理想,也可以是因观看而引起的对社会上某些丑恶现象的抨击。一篇好的观后感要有体验、有见解、有感情、有新意。
如何写好观后感
写观后感,重在写“感”:不少同学写观后感,往往将“观”的内容写得很长,总爱把故事情节从头到尾加以介绍,生怕读者不知其内容,而发表“感”的文字却很少。写观后感应以“感”为主,“感”的内容应占全部内容的一半或以上。
写观后感,离不开“观”:有的同学写观后感,只是在开头提一下“观了某部影片后,大有启发”等字样,以后就脱离了原片,说上一通自己的感想。要让“观”和“感”相吻合,文中适当引用影片内容,是为“感”服务。
写观后感,要联系实际:要写好“感”就该联系实际,深入发挥,把自己的“感”写深、写透。这里的实际,不是单指自我实际,还包括他人实际,社会实际。
观后感的写法可以自由灵活,表达方式可以采用夹杂记叙、描写、议论、抒情等,但一般情况,离不开以下几部分内容:
第一部分:事件+情感+总体感受
第二部分:简要概括节目主要内容
第三部分:选取你印象最深刻的内容进行描写或议论
第四部分:升华主题 + 扣题
【范文参考】
血火记忆照见奋斗之路——观《2025开学第一课》有感
当《2025开学第一课》的镜头带领我们穿越时空,重回那段血与火的岁月,我的心灵受到前所未有的震撼。节目以"铭记与奋斗"为主题,通过一个个鲜活的历史片段,将抗战精神具象化为可触可感的民族记忆,让我深刻理解了历史的重量与奋斗的意义。
"平型关大战突击连""白刃格斗英雄连""刘老庄连"——这些英雄连队的番号背后,是中华儿女用血肉之躯书写的抗战史诗。节目中,老兵颤抖的手抚过当年的战旗,年轻学子庄严地接过连旗,这一刻,历史与现实完成了一次动人的交接。我忽然明白,那些在教科书上看似遥远的英雄,其实与我们血脉相连。他们的英勇不是供人瞻仰的标本,而是需要我辈传承的精神火种。
新安旅行团的故事让我看到了少年报国的另一种可能。一群与我年纪相仿的少年,用"旅行"的方式走遍大半个中国,以文艺为武器唤醒民众抗日救国的意识。他们稚嫩而坚定的面庞,在黑白照片中闪耀着理想的光芒。这让我思考:生在和平年代的我们,该如何以新时代的方式延续这种爱国情怀?答案或许就在日常的学习奋斗中,用知识武装自己,以专业报效国家。
延安窑洞里,《黄河大合唱》的诞生过程让我热泪盈眶。光未然、冼星海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,用音乐凝聚起民族的怒吼。"风在吼,马在叫,黄河在咆哮"——这不仅是艺术的创作,更是民族的呐喊。音乐穿越80年时光,依然让人血脉贲张,这正是铭记的力量:它让历史不再是冰冷的过去,而是融入血脉的精神基因。
从八一式马步枪到歼-10战斗机的跨越,展现了中国人民奋斗自强的辉煌历程。节目中,老一辈军 工专家抚摸着自己设计的武器,眼中闪着泪光;年轻工程师在计算机前推演新型战机的数据,脸上写满自信。这种代际接力,正是奋斗最生动的注脚——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长征路,但方向始终如一:让祖国更加强大。
杨靖宇将军胃中只有草根棉絮仍坚持战斗,左权将军写下绝笔家书奔赴前线,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里镌刻的每一个名字......这些历史片段让我久久不能平静。铭记不是为了延续仇恨,而是为了珍视和平;奋斗不是为了重复历史,而是为了开创未来。
观看《2025开学第一课》,我完成了从了解到理解、从感动到行动的转变。作为新时代青年,我们既要让抗战记忆在心中生根发芽,更要让抗战精神在当下绽放新花。这才是对历史最好的告慰,也是对未来最好的承诺。血火记忆照亮奋斗之路,英雄气概激励我辈前行——这堂课将永远铭刻在我的成长历程中。
推荐阅读
温馨提示:微信搜索公众号【我们本地宝】,关注后在对话框回复【第一课】可获2025“铭记与奋斗”央视开学第一课直播时间,完整视频回放入口(手机+电脑),节目内容、观后感范文+写作技巧,重庆其他开学第一课观看入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