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座湖广会馆 半部重庆历史

导语 会馆占地面积8561平方米,有广东会馆、江南会馆、两湖会馆、江西会馆及四个戏楼,包括广东公所、齐安公所。

  追根溯源,重庆湖广会馆源起于明末清初的“湖广填四川”。大量移民涌入巴蜀,为解思乡之情,同时也为联络乡谊,故而募资创建了同乡会馆。她是重庆繁华商埠的历史见证,是重庆移民文化的代表,也是中国移民文化的缩影。

  重庆湖广会馆位于重庆渝中区东水门正街4号,建于清乾隆二十四年(1759年),道光二十六年(1846年)扩建。会馆占地面积8561平方米,有广东会馆、江南会馆、两湖会馆、江西会馆及四个戏楼,包括广东公所、齐安公所。整个建筑群雕栏画栋,坐北朝南,是我国明清时期南方建筑艺术的代表,也是我国现存最大的古会馆建筑群。

  禹王宫

  湖广会馆奉祀大禹,所以又叫禹王宫。禹王宫始建于清康熙年间,道光二十六年(1846年)又加以扩建。现在修复的面积有2270平方米。禹王宫所用的木材,当年都是从湖北运来。禹王宫是重庆湖广会馆建筑群里最大的一处建筑,其面积约占全馆三分之一。

  大禹是夏代以前,传说当中成功治水,造福于人的英雄楷模。清代湖广省大致相当于今之湖北省和湖南省,地处长江中游,汉江以南的广大地域地势低平,历来洪灾不断。因此,湖广移民就以祭拜大禹来祈求风调雨顺,舟楫平安。

  禹王宫保留下来有两个戏台,厅上面探出的龙头,建筑学上称为斗拱。禹王宫斗拱的龙头都朝着长江,寓意为大龙锁江。在戏楼上面栏板雕刻的是八仙图案,下方是十八罗汉,左右两边小的雕版是戏曲故事。

  广东公所

  广东公所又名南华宫,始建于康熙年间(《重庆建筑志》载)。民国《巴县志寺庙》有载。公所位于下黉学巷19号(现新光包装制品厂已搬迁)、33号。这里的广东公所已非湖广范围了。史料载“湖广”之名始于元代湖广行中书省,该省辖湖北、湖南全境及广东、广西部分。明代设湖广面政使司时,只辖湖北、湖南两省了,且湖广之名沿用,实际上湖广仅指两湖之域了。

  该公所(公馆)现存主体结构呈四合院布局。四周高墙耸立,南北长30.5米、东西宽25米,原进会馆之大门在33号院内。原入口大门为牌楼式,四柱三间五楼。各楼翘角飞檐,楼面房脊、瓦垅、滴水俱全。有二圆形漏窗。门上竖额饰浮雕卷草龙经纬度,上有“广东公所”四个金灿灿的大字,标示整个建筑的隶属关系和性质。

  齐安公所

  齐安公所是湖北黄州府移民修建的一个府会馆,始建于清嘉庆年间,目前保留下来的建筑为清光绪重建。湖北黄州府是历史上著名麻城孝感乡所在地,是“湖广填四川”大移民的主要区域。黄州府在隋唐时期称为齐安郡,所以黄州会馆也叫齐安公所。

  齐安公所整个建筑布局依中轴线排列,由下往上是戏楼、天井、看厅、抱厅、大殿,两侧为附属建筑。齐安公所在重庆湖广会馆建筑群里是保存得最为完好的建筑,建筑面积约1600平方米(天井除外),仅次于禹王宫。齐安公所的大门与传统会馆大门建在中轴线不同,位于建筑侧面,大门斜向东方,朝向移民的家乡湖北黄州府方向,这里有风水的讲究,也寄托了移民对祖籍地的思乡之情。

  瀚匾园

  瀚匾园又叫湖广会馆匾额博物馆,位于禹王宫大殿右侧的厢房。匾额是中华民族独特的民俗文化产物,集文字、书法、雕刻艺术于一体。目前,瀚匾园里一共展出了巴蜀地区明、清、民国时期的69快匾额。这些匾额按内容分为褒绩、宏商、励学、题居、祝寿五大类,是明清至今川渝一带民风民俗的缩影。

  其中最古老的一块匾额出自明宣德年间,用“木中黄金”乌木制成的匾上刻着“锦绣腾辉”四个金字。最具有重庆特色的匾额则是一块交“二天”的宏商匾。宏商匾一般是商家店铺的名称及招牌,是商家店铺的重要脸面。而“二天”这个词语则来自于重庆方言。

  “湖广填四川”移民博物馆

  明清之交的巴蜀战乱,义军、明军、清军和吴三桂叛军连年混战,数十年的血火刀兵再加上灾荒、瘟疫不断,人口只剩下50万人左右,重庆城(现在的朝天门到七星岗通远门一带)只剩下数百家人。

  为恢复川渝地区经济,清政府颁布并实施了一系列优惠政策,鼓励外省民众移民四川,因而掀起了各省大规模的移民浪潮。至1812年,四川人口已达2200万,经济逐步得到恢复发展。

  移民博物馆结合历史文献,从秦灭巴蜀、西晋末年、五代两宋、元末明初、明末张献忠入川等时期分别介绍了关于重庆的移民史。

  在博物馆内,各种精美的浮雕,古老的图片,以及大量的古董文物,让人眼花缭乱,叹为观止。可以说,“湖广填四川”移民博物馆是重庆最具历史内涵的地方。

  》》》》》如需了解更多重庆湖广会馆的相关信息,请点击重庆湖广会馆进行了解。

点击关注本地宝
返回首页

热点推荐

最新阅读

本地宝产品
反馈 提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