重庆主城最具代表性的8座名寺古刹
导语 重庆的古镇风景一直都受到大家的关注,一起来看看重庆主城最具代表性的8座名寺古刹,快来这些地方洗涤一下心灵吧!
最萌气:南岸大佛寺
佛像判断水位
当年,明玉珍在重庆称帝,建立大夏国。元末战乱,重庆城损毁严重,要重新修建,大夏国的财力人力都不够。于是,明玉珍就把国都定在了江北城。从风水角度来看,江北城有一大弱点,那就是江水从城边往下流。这样流,很可能就把财运、官运之类冲走了。为了避免财富和运气的流逝,明玉珍便在江北城下游不远处的长江南岸修建了大佛寺,乞求神灵给予保佑,以弥补江北城的风水之忌。
大佛寺刻的是释迦牟尼造像,像高7米多,北倚山崖,面朝长江,气度非凡恢弘。大佛寺在窍角沱下游,正对着江北的茅溪河口,与茅溪河口的偃月桥隔江相望。发洪水时,那长江水可以淹到大佛的脚,甚至可以淹到大佛的脸,因而就有“大佛爷洗脚”、“大佛爷洗脸”的说法,大佛也就成为天然的洪水标志。
寺中建筑有五佛殿、大雄宝殿、观音殿、玉皇殿、毗卢阁、望江亭……僧人曾达数百之多,还曾是民国时期重庆佛教华严学校校址。现仅存五佛殿,其重檐歇山式殿堂重建于1844年(清道光二十四年),但殿中供奉的五座佛教圣像,却是1421年(明永乐十九年)始建,距今五百九十多年。
最传奇:宝轮寺
建文帝龙隐之地
宝轮寺位于磁器口过街楼对面,背依白岩山,面对嘉陵江。该寺历史悠久,民间传说其为唐代的尉迟恭所建,有人认为其始建于西魏年间(公元535-556年)。
据《巴县志》记载,其始建于宋真宗咸平年间(公元998-1003年),但不管怎样,它至少已愈千余年的历史。寺毁于明末清初,张献忠入川时,把庙宇几乎烧尽,仅存大雄宝殿。大雄宝殿的殿柱是约两人合抱的马桑树,其余殿宇的柱子直径不过一尺大小。而大雄宝殿的建筑内外结构未用一颗铁钉,且是全木结构。殿中两桩刻有盘龙抱柱,栩栩如生。最奇的是两柱基石,一柱凸出地面尺许,一柱凹下几寸,但两柱平衡,历时千年之久,全殿无歪斜之影,真可谓天工巧匠,堪称一绝。
传说明朝建文皇帝朱允炆被其四叔燕王朱棣(即后来的明成祖)逼迫退位,削发为僧而辗转流落到磁器口时,曾在此挂单隐居。故将原“白岩镇”改名为“龙隐镇”。龙隐镇方园三十余华里,上至井口,下至李子坝为界。原寺庙大门前有"龙隐禅院"大匾,可惜已被毁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