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秋习俗与祭月赏月文化

导语 中秋节的来历,据传有2000多年的历史了。我国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、秋天祭月的礼制。我国古代把农历每季的三个月,分别称为孟、仲、季。因为农历八月十五居于秋季的正中,所以,八月十五被称为“中秋”或“仲秋”。


中秋习俗与祭月赏月文化

  中秋节的来历,据传有2000多年的历史了。我国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、秋天祭月的礼制。我国古代把农历每季的三个月,分别称为孟、仲、季。因为农历八月十五居于秋季的正中,所以,八月十五被称为“中秋”或“仲秋”。

  古时,按习惯是春季二月十五早晨祭太阳,秋季八月十五晚上祭月亮,所谓“祭日祭月不宜迟,仲春仲秋刚适时”。早先是帝王礼制,后来,达官文士也效仿祭拜,此风逐渐传到民间。每逢中秋,民间也有祭月、拜月、赏月的风俗,历代相沿,形成了一个传统的活动。

 在唐时已有中秋赏月之举了,宋代要比唐代为盛。北宋太宗(976~997)年间,定农历八月十五为中秋节。《东京梦华录》中记载:宋代的中秋夜,富贵人 家将花苑内的台榭装饰得花团锦簇,民间则三五结群争占酒楼和茶馆,欢度中秋良宵美景。这天晚上,“丝篁鼎沸,近内廷居民,深夜遥闻笙竽之声,宛若云外。闾 里儿童,连宵嬉戏,夜市骈阗,至于通宵”。每逢这一天,东京的所有酒楼都要重新装饰门面,张灯结彩扎牌楼,出售好酒佳酿。街市上堆满鲜花佳果,自昼至夜, 热闹非凡。南宋吴自牧在《梦粱录》里也有一段精彩的描述:“此际金风荐爽,玉露生凉,丹桂香飘,银蟾光满。王孙公子,富家巨室,莫不登高楼,临轩玩月。或 开广榭,玳筵罗列,琴瑟铿锵,酌酒高歌,以卜竟夕之欢。至如铺席之家,亦登小小月台,安排家宴,团圆子女,以酬佳节。此夜天街买卖,直至五鼓,玩月游人, 婆娑于市,至晓不绝。”是夜,少男少女还在庭院中焚香拜月,各有所期:男则愿早步蟾宫,高攀仙桂;女则愿婚姻如意,夫妇和美。祭拜时因月属阴,有的地方是 妇人先拜,男人后拜;有的地方还有男人不拜月的规矩,所谓“男不拜月,女不祭灶”是也。

  到了明朝,祭月之风甚行。明世宗还特派官员大兴土木修建了夕月坛,即现在的北京月坛公园。这是专门供朝廷祭月的地方。皇帝每3年必亲自去祭一次“夜明之神”,余年遣文武大臣主祭。同时,中秋还在大内禁苑中举行祭月活动。

 民间祭月也有种种美丽的传说。过去流传着“八月十五天门开”的俗语:说的是千百年前,有个从小给地主放牛的长工,累死累活干了20年,还是身无分文,孤 身一人。有次他不幸身患重病,无法再干活了,就在八月中秋之夜被老财主一脚踢出门外。他无家可归,只得跑到山坡上的一棵桂花树下躺着,眼望明月,暗自悲 伤。忽然,从月宫中降下一位美貌的仙女,落在他的身旁。当仙女问明他的不幸遭遇后,长袖一舞,草屋、田地、锅碗、犁锄,奇迹般地出现在他的眼前。从此以 后,这个长工就靠着月宫娘娘所赐之物,过着自耕自种的幸福生活。这事后来渐渐传开,人们便每逢八月十五夜在室外摆供品祭月,祈望“天门重开”,能得到月宫 娘娘的恩赐。

  中秋节,过去还有给小孩送兔儿爷的习惯。人们八月十五祭月时,供奉所谓“太阴星君”的牌位,俗称为“月光菩萨”。其实就是 一张纸,上面画着菩萨模样的“太阴星君”,下面画着月宫和捣药的玉兔。在焚香行礼以后就把它烧掉。孩子一般是由母亲照看的,并喜欢模仿母亲的行为,于是就 出现了专供儿童祭月用的造像兔儿爷。兔儿爷出现在明朝后期,清代很盛行。粉白的嫩脸,身披战袍,头戴金盔,左手托着臼,右手拿着杵,背上插着小旗。它的坐 骑有狮子、老虎、梅花鹿或骆驼,也有坐在莲花宝座上的,威风凛凛,富有童稚的情趣。祭供之后,就成为儿童玩具了。

  月饼,原本是祭月时供 品的一种,以后成了民间互相馈赠的礼品。《帝京景物略》谓:“八月十五日祭月,其祭果饼必圆。”《西湖游览志余》称:“民间以月饼相馈,取团圆之义。”月 饼最早出现于唐代,宋代时已有荷叶、金花、芙蓉等花色名目。东坡曾以“小饼如嚼月,中有酥和饴”来赞誉月饼。南宋人周密在《武林旧事》里,提到各种蒸食的 糕饼中,已有“月饼”在列。由于我国各地生活习俗不同,月饼在制作上、品种上和口味上各有特点。按品种有广、潮、京、宁、苏、滇等式,口味有甜咸之分,馅 料有荤素之别。

  八月十五中秋夜,人们仰望天上的明月,自然会联想到家人的团聚。这天,在民间,过去回娘家探亲的妇人,必须回婆家“团 圆”。俗语有:“宁留女一秋,不许过中秋。”独居异乡的人,则也都出门凭栏望月,欲借助明月寄托自己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。所以,人们又把中秋节称做 “团圆节”。至今,北方仍有把月饼称为“团圆饼”的。谚语说:“过了八月半,人似铁罗汉。”人的精神也特别健旺,这些都是值得庆贺一番的。

 “春花,秋月,夏云,冬雪”。秋月,是秋季的特色,古语云:“月到中秋分外明。”为什么月到中秋分外明呢?东汉科学家张衡曾在《灵宪》一书中写道:“月 光生于日之所照,魄生于日之所蔽,当日则光盈,就日则光尽。”指出月亮是受日光的照耀反射而发光的,太阳从不同的角度照射到月球上,当月球背向太阳看不见 时,就是农历初一,称为“朔”;当月球被太阳照射转向地球时,就是农历十五,称为“望”。中秋节正当秋分,太阳几乎是直射到月亮朝向地球的一面,所以月亮 看起来就显得又圆又亮。中国人习惯使用阴历,月亮几乎成了我中华民族悬在九天上的一个日历。

  “天上一轮才捧出,人间万姓仰头看。”明月高挂天空,给人们以无穷丰富的想象,历代诗人倾吐了无数歌颂赞美的咏月篇章。

  古代,人们对遥远神奇的宇宙天体十分向往。在赏月之时,多少人梦寐探求那天宫月殿奇幻仙境般的奥秘。于是,人们遐思浮想,谈天说地,编出了诸如“吴刚伐桂”、“嫦娥奔月”、“玉兔捣药”等神话故事。

  李商隐诗:“嫦娥应悔偷灵药,碧海青天夜夜心。”描写了嫦娥在月宫中孤独的寂寥心情。这个美丽的神话传说,表现了古代人民丰富的想象力。

2013重庆中秋节专题


关注更新
返回本地宝首页

热点推荐

最新阅读

反馈